日本乱中文字幕|国产三级mv|国产黄色网址在线|_级黄色大片,91日日夜夜,可以免费观看av毛片,日韩久久综合

當前位置:首頁 -> 耗煤行業(yè) -> 建材行業(yè) -> 行業(yè)新聞

臺灣水泥行業(yè)供需格局與盈利估值變遷

2012/10/16 15:02:22 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臺灣水泥行業(yè)始于1915年,日本淺野水泥會社高雄設廠產能3萬噸,經歷戰(zhàn)后國民黨入臺恢復經濟,重整成立臺灣水泥,到50年代開始進口替代,再到73年推出“十大建設”,后房地產業(yè)迎來蓬勃發(fā)展,水泥產業(yè)突飛猛進,到經歷泡沫后需求下滑走穩(wěn),行業(yè)成熟。
  
  2011年產能2000萬噸。1993年為臺灣水泥產銷量拐點,當年人均水泥消費1332kg,當年人均GDP約11000美元,城市化率65%左右。70年代提出十大建設后,80年代公共建設和地產建設蓬勃發(fā)展,產生經濟和地產泡沫。
  
  公共投資占GDP比例持續(xù)走高,1994年達到頂峰6.7%。地產蓬勃發(fā)展,總體營建業(yè)產值也持續(xù)走高,1995年頂峰373830億臺幣。泡沫破滅后經濟轉型,第三產業(yè)GDP占比由92年56%提高到97年66%。政府債務加重,公共投資占GDP比重降至3.4%。
  
  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從頂點5816萬平米降至2589萬平米;營建業(yè)產值停止增長。水泥產量降至目前1685萬噸。
  
  臺灣水泥需求現狀:90年代中期后,GDP增速步入平緩,建設投資也停滯不前,水泥需求進入平穩(wěn)期。
  
  臺灣內銷水泥70%-80%用于民間營建業(yè),20%-30%用于公共工程。
  
  同時向海外輸出過剩產能,出口比例一度達60%。
  
  臺灣水泥供給與競爭現狀:供給端相對穩(wěn)定,現今熟料產能水平穩(wěn)定在2000萬噸左右;同時,根據臺灣貿易法規(guī)的要求,臺灣水泥外銷比例要從50%下降到2015年的30%以內,產能將進一步下降到1900萬噸左右。
  
  臺泥和亞泥占島內產量八成以上,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;銷量方面,臺泥與亞泥內銷占比近年來有所下降,從七成下降到不到六成。外銷促成2000年后水泥價格上漲。
  
  2000年后臺灣水泥外銷量持續(xù)大幅增長,外銷占比由2000年15%增長至09年51%。外銷使內銷產能相對減少,供需相對平衡。同時成本端煤炭價格由不足22元穩(wěn)步上升100元以上,水泥價格也由1676元漲至2355元,臺泥毛利率有5%上升至9%。
  
  2011年臺泥與亞泥統(tǒng)治了外銷市場,分別占比75%與25%左右。
  
  臺灣水泥企業(yè)盈利和財務狀況:臺泥與亞泥都采取了多元化發(fā)展策略。
  
  全球金融危機時,兩企業(yè)營收都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營收在2008年下降后2010年隨經濟好轉臺灣2010年GDP增速11%,臺泥2010年營收增6%。但1997年以后利潤指標出現明顯下滑,至2011年才略恢復。
  
  臺泥經歷了顯著的去杠桿化過程,資產負債率從60%左右下降至10%左右,直接影響其ROE表現,而亞泥資產負債率穩(wěn)定在30%左右,其ROE及ROA水平相對較高。
  
  臺灣水泥企業(yè)估值與股價反映:從估值水平來看,04年之后,臺泥與亞泥的股價顯著跑贏指數,一方面由于企業(yè)利潤數據好轉,另一方面,隨著臺泥與亞泥在大陸業(yè)務呈現迅速擴張趨勢,市場給予其更高的估值水平,臺泥與亞泥的PE與PB估值均在其在大陸大幅投資之后明顯上揚。
  
  1.臺灣水泥發(fā)展歷程
  
  1.1.宏觀經濟背景-轉型騰飛的亞洲四小龍
  
  寶島臺灣位于亞洲東部、祖國大陸的西南角,面積為3.6萬平方公里,南北狹長,人口2326萬。
  
  2011年GDP達4670億美元,人均GDP近2萬美元,接近大陸的四倍。
  
  自二戰(zhàn)后臺灣經濟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(fā)展。
  
  50年代民生必須品工業(yè)的進口替代戰(zhàn)略和60年代的自由化措施為臺灣經濟發(fā)展打下了良好基礎;進入70年代,石油危機的爆發(fā)使歐美發(fā)達國家能源及勞動力成本激增,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(yè)開始向外轉移,日本亦開始向轉型高端制造業(yè)轉型,東亞四小龍借此機會推動出口導向經濟,實現出口與GDP的高速增長。隨著泡沫經濟破滅及低端產業(yè)向大陸等地轉移,80年代后政府開始引導向半導體等技術密集型產業(yè)轉型,并涌現出了臺積電、鴻海、宏基等一批優(yōu)秀企業(yè)。新世紀以來臺灣經濟仍維持高速增長,并很快從全球金融危機的陰霾中走出,10年GDP增速從09年的-1.8%迅速回升至10.7%,11年放緩至4%,仍保持良好勢頭。
  
  第三產業(yè)是臺灣的支柱產業(yè),占GDP比重接近70%,第二產業(yè)比重逐年降低,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幾年來逐漸增強,從03年的32%一路上漲到07年的49.5%,有與服務業(yè)并駕齊驅之勢,尤其是資訊電子業(yè),為臺灣工業(yè)及出口的支柱。
  
  1.2.臺灣水泥產業(yè)七、八十年代突飛猛進,93年達到巔峰,隨后逐年走低
  
  臺灣水泥業(yè)始于1915年,日本淺野水泥會社于高雄設廠,至今近100年,產能從當初的三萬噸擴大到2011年的2000萬噸,成長約700倍。
  
  臺灣經濟在戰(zhàn)后經歷了大致五個階段,與此相應,臺灣水泥業(yè)也經歷了多個階段性發(fā)展。
  
 。1)萌芽期(1915-1945):1915年日本淺野水泥會社于高雄開設島內首家水泥廠,年產量3萬噸,經歷1930及1943年兩次擴產后,年產量擴大為36萬噸。
  
 。2)重建期(1946-1953):戰(zhàn)后國民黨入臺,重整了日本水泥企業(yè)并合并成立為臺灣水泥,歷經戰(zhàn)亂的臺泥此時年產量僅為9萬噸,經緩慢恢復后,53年產量達到52萬噸,超過了戰(zhàn)前的巔峰水平。
  
  (3)發(fā)展期(1954-1973):在此期間,臺灣地區(qū)當局推動了第一次進口替代進程,優(yōu)先發(fā)展民生工業(yè),同時開放民營,除臺泥轉為民營外,亞泥、嘉泥、環(huán)球等十三家民營企業(yè)也進入水泥行業(yè),行業(yè)競爭格局形成。
  
 。4)繁榮期(1974-1985):臺灣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,臺灣地區(qū)當局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的干預,不僅啟動了第二次進口替代進程,重點發(fā)展資本密集型工業(yè),同時推出了“十大建設”,房地產業(yè)也迎來了蓬勃發(fā)展,在此期間,水泥產業(yè)突飛猛進,1980年水泥產量已達1400萬噸。
  
  (5)成熟期(1986-):島內的泡沫經濟在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達到頂點,同日本當時的情形類似,過度的貿易順差導致臺幣大幅升值,島內股市與房地產市場也一片狂熱,股指從85年的636點飆升至90年的12682點,地價如火箭般竄升。相應的,水泥產消量在93年達到巔峰,產量達2476萬噸,隨著泡沫破滅,經濟轉型,水泥需求也逐年走低。
  
  1.3.2011年臺灣人均水泥消費513千克,為93年39%
  
  臺灣人均水泥消費在1993年達到巔峰,為1332kg/人,此時人均GDP約11000美元,此后人均消費量逐年下降,11年僅為513kg/人。
  
  93年為臺灣水泥產銷量拐點。
  
  70年代提出十大建設后,80年代公共建設和地產建設蓬勃發(fā)展,產生經濟和地產泡沫。公共投資占GDP比例持續(xù)走高,94年達到頂峰6.7%。地產蓬勃發(fā)展,總體營建業(yè)產值也持續(xù)走高,95年頂峰373830億臺幣。泡沫破滅后經濟轉型,第三產業(yè)GDP占比由92年56%提高到97年66%。政府債務加重,公共投資占GDP比重降至3.4%。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從頂點5816萬平米降至2589萬平米;營建業(yè)產值停止增長。水泥產量降至目前1685萬噸。
  
  相應的,臺灣產業(yè)結構自80年代后大幅調整,服務業(yè)開始成為經濟的支柱,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工業(yè)開始替代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,工業(yè)化與城市化進程的漸近尾聲使水泥需求逐步下降,這也符合我們在日本篇中所談到的水泥消費的S型規(guī)律,因而,已步入成熟的臺灣水泥市場成長空間較為有限。
  
  2.臺灣水泥行業(yè)供需格局及現狀
  
  2.1.內需持續(xù)低迷,水泥廠商轉戰(zhàn)海外,出口比例一度達60%
  
  90年代中期后,臺灣從大量需求拉動的高速成長期進入了穩(wěn)定增長期,GDP增速步入平緩,建設投資也停滯不前,受此影響,水泥產量從1993年的2476萬噸縮水為2011年的1685萬噸,平均CAGR-2.12%。下游產業(yè)方面,臺灣水泥70%-80%用于民間營建業(yè),20%-30%用于公共工程,因近年來營建業(yè)的景氣度下降及政府公共建設投資縮水使水泥內需持續(xù)低迷,水泥廠商轉戰(zhàn)海外尤其是大陸市場,同時向海外輸出過剩產能,出口比例一度達60%。
  
  2.2.房地產開工面積低位震蕩,公共項目及營建業(yè)回暖
  
  93年后新開工面積逐漸下滑,至2000年后才逐漸回升直至08年金融危機后再次下滑。但總體上地產業(yè)已平穩(wěn)發(fā)展。公共事業(yè)投資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逐步上升,后債務比例漸高,投資占GDP比例下滑。
  
  從城市化率與工業(yè)化進程的角度來看,臺灣水泥需求已近乎停滯。盡管人口紅利并未過去,但由于住房自有率接近70%,近年來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始終處于溫和震蕩態(tài)勢;同時政府債務逼近GDP40%的法定上限,12年政府公共開支預算再度回歸低位。短期來看,受前兩年公共項目及營建業(yè)回暖影響,未來兩年需求看好,將同比略增;而長期需求則類似大部分成熟市場,內需逐漸萎縮難以避免。
  
  2.3.供給端相對穩(wěn)定,臺企在大陸產能遠超島內
  
  供給端則相對較為穩(wěn)定,90年代西部礦業(yè)資源枯竭,臺灣地區(qū)當局選擇在花蓮建立水泥專業(yè)區(qū),引導產業(yè)東移,此次產業(yè)轉移及西部礦權到期使水泥業(yè)產能減少580萬噸,占總產能的20%;2009年行業(yè)內再次削減產能約270萬噸,現今熟料產能水平穩(wěn)定在2000萬噸左右;同時,根據臺灣貿易法規(guī)的要求,臺灣水泥外銷比例要從50%下降到2015年的30%以內,產能將進一步下降到1900萬噸左右。
  
  一面是低迷的島內市場,一面是蓬勃興旺的大陸需求,多家水泥企業(yè)早早就展開戰(zhàn)略布局,扎根大陸腹地。嘉新水泥92年便開始進軍大陸市場,同時逐步完全放棄島內生產,很快躋身大陸十大水泥供應商之列;臺泥與亞泥也不甘人后,臺泥04年開始大規(guī)模投資,先扎根華南,再向四周輻射,短短五年產能已達2500萬噸,超過了臺灣全島,更提出15年產能要達到1億噸,進入大陸前三行列;亞泥經過快速擴張,11年產能也高達2200萬噸,同時擴張勢頭猛烈,14年目標產能3000萬噸。
  
  2.4.水泥價格受島內需求疲軟拖累,近期受政府公共投資加大刺激走高
  
  水泥價格一方面受島內需求疲軟拖累,另一方面,大陸東部產能嚴重過剩也對水泥價格形成壓制,2000年之后,臺灣企業(yè)大幅增加了出口量,島內水泥均價有所恢復;2011年通過了對大陸水泥征收95%的反傾銷稅,同時受民間消費好轉及政府加大公共支出刺激經濟影響,近期水泥價格預期將進一步走高。
  
  3.臺灣水泥行業(yè)結構變遷
  
  3.1.臺泥和亞泥占島內產量八成以上,銷量占六成
  
  1956年以前,水泥屬于獨占事業(yè),由臺泥獨家生產;56年行業(yè)開放,亞泥、嘉新等十三家民營企業(yè)開始進入市場。經歷90年代中的繁華落盡,20世紀初水泥行業(yè)開始重新整合,企業(yè)數目縮小到9家,其中臺泥和亞泥產量占島內總產量的八成以上,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;銷量方面,臺泥與亞泥內銷占比近年來有所下降,從七成下降到不到六成。
  
  3.2.臺泥和亞泥分別占臺灣水泥出口市場75%和25%
  
  2000年以來臺泥、亞泥及嘉新等多家水泥公司,為了避免生產過剩積極拓展水泥銷往中國大陸、中國香港、菲律賓、新加坡、日本、美國及馬來西亞等市場。
  
  2011年臺泥與亞泥兩家企業(yè)統(tǒng)治了外銷市場,臺泥與亞泥分別占臺灣水泥出口市場的75%與25%左右。
  
  4.臺灣上市水泥企業(yè)概況
  
  4.1.采取多元化發(fā)展策略,營收保持穩(wěn)定
  
  臺泥和亞泥作為臺灣水泥業(yè)的領導者,占據了八成以上的島內市場份額。業(yè)務構成方面,臺泥與亞泥都采取了多元化發(fā)展策略,紡織、能源、化工等多領域都有涉獵;主營業(yè)務上,臺泥水泥及熟料與預拌混凝土各占一半,產業(yè)鏈拓展更為出色,而亞泥90%來自水泥及熟料,剩下10%來自爐石粉。營收方面,臺泥與亞泥都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并很快從全球金融危機中走出,近兩年預計將繼續(xù)小幅增長。
  
  4.2.利潤率呈現明顯周期性波動,2007年后煤價飛升導致毛利率與水泥價格背離
  
  臺泥與亞泥利潤率呈現明顯的周期波動,1997年以后受亞洲金融危機波及,利潤指標出現明顯下滑,2001年臺灣經濟陷入衰退,EBITDA凈利率也降至谷底;此后隨著出口比例上升,島內水泥價格回暖,毛利率與水泥內銷價表現出良好的趨同性,2007年之后煤價飛升,毛利率與水泥價格走勢開始出現背離。資本回報率方面,08年都出現了大幅下挫,臺泥迅速回復,亞泥也在震蕩中回升。
  
  4.3.臺泥經歷顯著去杠桿化過程,亞泥資產負債率穩(wěn)定在30%左右
  
  資本結構上臺泥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去杠桿化過程,資產負債率從60%左右下降至10%左右,這也直接影響了其ROE表現,而亞泥資產負債率穩(wěn)定在30%左右,其ROE及ROA水平相對較高。
  
  4.4.大陸業(yè)務給予臺泥、亞泥更高估值水平
  
  從估值水平來看,2004年之后,臺泥與亞泥的股價顯著跑贏指數,一方面由于企業(yè)利潤水平有所好轉,另一方面,隨著臺泥與亞泥在大陸業(yè)務的迅速擴張,市場看好其未來表現而給予其更高的估值水平,臺泥與亞泥的PE與PB估值均在其在大陸大幅投資之后明顯上揚。
  
  隨周期起伏,臺泥的PE估值區(qū)間在8到20倍、亞泥的PE估值區(qū)間在5到12倍波動。
  
  來源:金融界網站
  
  

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"來源:煤炭網www.gilflyfishing.com 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為"煤炭網www.gilflyfishing.com "獨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來源:煤炭網www.gilflyfishing.com "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,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
  •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!
  • 中煤遠大:煤炭貿易也有了“支付寶”
  •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
  •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
市場動態(tài)

網站技術運營: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、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

總部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(qū)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

京ICP備18023690號-1     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


關注中煤遠大微信
跟蹤最新行業(yè)資訊